中文
中文  /   English

中科院创业团队声加科技,以核心声学技术助力多场景智能

2018-10-30 282 发布:admin

邱总照片.jpg

声加科技创始人邱锋海

近几年来,从全球范围的亚马逊、谷歌、微软、苹果到国内的阿里、腾讯、百度、小米,作为物联网人工智能的入口,智能语音产品已成为全世界科技巨头们的必争之地。据中国语音产业联盟数据显示,截止今年8月,全球智能运营市场规模已达105亿美元。

随着个人及家庭用户的多场景支持,各领域应用带动下的智能语音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2018年,预计全球智能语音市场规模将超过140亿美元。

来自中科院声学所的创业团队声加科技成立于今年年初,此前已有为国内多个巨头企业的智能音箱、智能耳机等明星产品提供远场麦阵模组设计方案、智能耳机麦阵算法、智能耳机模组等实战项目经验,完全具备市场化营运能力。而随着目前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和合作产品的上市,公司将尝试把最先进的技术应用在打磨新产品上。

据悉,2018年11月8日,声加科技将携其最新成果亮相“西安2018全球硬科技创新暨‘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大会”。本次大会将产业和资本结合,推动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市场化、资本化、产业化之路。作为受邀参展的初创企业,声加科技将在此次大会上与众多硬科技企业共同带来最前沿的产品并交流创新思想和创新技术。”

高资历技术员入局声音交互市场

声加科技创始人兼CEO邱锋海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硕士期间在中科院声学所深造,有近20年的音频、语音信号处理产品研发经验,创业前曾在骅讯电子(CMedia)工作十余年,在声学算法的工程实现、算法和芯片的结合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曾带领20余人的研发团队完成了世界级知名企业的音频处理芯片算法部分的开发。

“但是在外企工作久了之后,感觉个人进步很慢,看到周围的人都很兴奋,就像打了鸡血一样,会变得很焦虑。”邱锋海回忆到自己创业的心理路程。

2016年,语音的识别引擎有新的进展,各种各样的智能家居引起了资本和市场的热切关注。尽管随着产品的火爆次年才被外界称为智能音箱元年,但早在这时,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开始被互联网公司挖走,人才流失严重。邱锋海也马上已意识到,目前公司的发展会受到制约。

与此同时,人和机器借助技术走到历史潮流,智能语音全面开发,中国智能音箱也在量产,对于打造产品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在一次与中科院声学所博士生导师李晓东、研究员郑成诗进行了深度交流后,邱锋海决定,创业做语音交互的前端。他认为如今的语音交互技术水平还可以有更大的发展,现阶段人要去适应机器,存在着距离、唤醒、方言、效率四大痛点。

本着让语音交互更好用的初心,声加科技于今年年初成立了。核心团队成员大多师出中科院声学所同门,平均在业界拥有超过十五年工作经验,博士以上学历人员占比80%以上。CTO王之禹,中科院声学所博士后,长期从事语音信号处理和识别研究工作,实现多个科研项目的产业化,具有丰富的研发和企业合作经验;算法科学家郑成诗,声学所研究员,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客座教授,长期从事语音和音频信号处理研究工作。目前公司总部设在北京,同时落地部分业务单元在深圳。

从一名技术总监到一位创业者CEO,角色转变带给邱锋海很多新鲜的东西。“过去我只需要专注于技术,即使带领团队也是在项目的集成和整体把控上,而现在,单纯的筹建公司、组件团队、写BP、见投资人、参加会议、招聘、产品测试……每一天要处理很多以前我以为不怎么重要的问题”,同时,他也表示,虽然事务繁杂,但很享受创业的充实感和为事业奋斗的信念感。

坚定走技术创业路线,让产品变硬。

当前互联网的红利已经进入平稳期,硬科技上升为国家竞争的战略需要。在IDG资本合伙人牛奎光看来,“硬科技和全球化,是中国未来十年科技投资机会的两个关键词”。硬科技,是大势所趋。

作为以技术起家的创业者来说,邱锋海多次提到做技术要有情怀,软情怀和硬产品结合在一起,产品才是有灵魂的。声加科技坚定走技术创业路线,挖掘人口红利。

目前声加科技的产品规划分三个阶段:第一步,为智能语音交互设备和通信设备提供语音前端处理算法。第二步,在之前工作的基础上,推出语音处理专用芯片。第三步,则是在语音处理专用芯片的基础上,开发出各类麦克风阵列模组,给客户提供语音前端处理的整体解决方案。

环形麦克风阵列.jpg

环形麦克风阵列

当前第一阶段的算法产品已经通过了一些国内大厂的验证,即将量产。芯片和模组产品也在快速推进当中。同期与国内巨头合作的二代产品也将在下半年陆续上市,将成为其疯狂增长的生态链中的重要一环。

据了解,此前声加科技因其技术优势和人才储备已获得中科创星千万级和万魔声学数百万级的天使轮融资;同时与万魔声学成为战略合作伙伴,二者会在智能音频设备上持续联创。随着产品的上市和进一步研发的需要,目前声加科技正在进行下一轮融资。

邱锋海从技术角度对行业表达出期望,“一直以来,人机交互充满了想象,未来甚至可能和机器视觉、脑科学等融合,实现电影里的酷炫画面。目前只有先解决语音识别的这些技术瓶颈,才能进一步有所作为。”